师资队伍

  • 张梦溪

    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

    邮箱:zhangmx@tju.edu.cn

    办公地址:天津市津南区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43教学楼A201办公室

    职称: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概况】

张梦溪,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第一批天津市青年科技人才、天津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新功能储能混凝土材料研发与精细化数值仿真分析方面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讲授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包括运筹学、水工混凝土材料智能设计分析与应用等。

【教育背景】

2016年9月 至 2021年11月 天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 (硕博连读) 2012年9月 至 2016年6月 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学士)

【学术经历】

2023年6月 至今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 副研究员 2021年12月 至 2023年5月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 助理研究员

【讲授课程】

运筹学; 水工混凝土材料智能设计分析与应用。

【教学成果】

依托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水利工程智能建设与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联合基地,创新推动传统学科与人工智能前沿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相关课程获批天津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产教融合建设课程。 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成果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市金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天津市一等奖、第八届“创客中国”天津市一等奖。 参编“十四五”水利类专业重点建设教材,内容涵盖先进材料、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控制等前沿领域,助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

【研究方向】

1、新功能储能混凝土材料研发 2、混凝土结构储能研究

【学术兼职】

【科研项目及成果】

主持国家、省部级和大型工程科研项目17项,其中纵向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纵向、主持 2天津市青年科技人才,纵向、主持 3天津大学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启明计划”,纵向、自主基金、主持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纵向、主持 5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纵向、主持

【代表性论著】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 1 Electric heating curing regimes of temperature self-controlled concrete with nano-carbon black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cold regions,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24 2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teel corrosion induced deterioration in rubber concrete by integrating ultrasonic test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mesoscale simulation,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22 3 Mesoscopic simulation of concrete drying shrinkage with hydration kine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24 4 Onset detection of ultrasonic signals for the testing of concrete foundation piles by coupled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2020 5 Platform for isogeometric analysis of complex hydraulic structures,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23 6 Experimental study on electro-thermal and compaction properties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roller-compacted concrete overwintering layer in high RCC dam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7 Multip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prediction of hydraulic concrete in the form of combined damming by experimental data minin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9 8 Isogeometric shape optimization of high RCC gravity dams with functionally graded partition structure consider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9 9 Thermal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analysis of CC-RCC combined dam structure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eriod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 10 碾压式导电混凝土电热试验与供电模式分析.水利学报,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