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
邮箱:zhoubohao@tju.edu.cn
办公地址:天津市津南区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58教学楼E区406办公室
职称:助理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概况】
周博昊,黑龙江哈尔滨人,天津大学国家储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网储能并网系统保护与控制、高比例电力电子系统保护与控制的研究工作。本人2025年3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以负责人身份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源异构电力电子设备电磁时空耦合下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理论,国拨经费286万元,配套经费303万元),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期刊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论文15篇;授权/受理专利21项。诚挚欢迎对储能并网系统二次控制与保护设备感兴趣、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同学,通过推免或报考方式加入。
【教育背景】
2021年9月 至 2025年3月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 导师:李斌 教授 2018年9月 至 2021年6月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士) 导师:李凤婷 教授 2014年9月 至 2018年6月 安徽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学士)
【学术经历】
2025年4月 至 今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 博士后
【讲授课程】
【教学成果】
【研究方向】
1、构网储能并网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 2、高比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
【学术兼职】
【科研项目及成果】
负责的主要项目有: 1. 2025.8-2029.7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适应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关键技术及装备——课题1:多源异构电力电子设备电磁时空耦合下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理论 (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86万元,其他来源配套资金303万元,共计589万元) 2. 2025.8-2026.3 分布式电源接入环状配网故障特征影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项目 29.8万
【代表性论著】
1 A novel fault analysis method considering control states for MMC grid-forming system with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Vol. 171, 2025, 111031. DOI: https://doi.org/10.1016/j.ijepes.2025.111031. 2 A Setting-less and Boundary-element-independent Directional Pilot Protection for Multi-terminal HVDC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DOI: 10.1109/TPEL.2025.3599369. 3 A novel high-sensitivity time-domain curren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scheme for renewabl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2024, 160. DOI:10.1016/j.ijepes.2024.110083. 4 A novel mitigation strategy of subsequent commutation failures in the hybrid cascaded LCC-MMC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2023. DOI:10.1016/j.ijepes.2023.108969. 5 A novel method to predict and prevent commutation failures in LCC-HVDC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 DOI:10.1016/j.ijepes.2022.108399. 6 直驱风电场送出线路的正序电压极化距离保护适用性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3, 47(22): 16-24. 7 柔直构网新能源送端系统故障响应特性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5, 49(01): 69-79. 8 沙戈荒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经构网柔直送出系统中交流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高电压技术, 2025,51(2):48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