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
邮箱:sunxh@tju.edu.cn
办公地址:天津市津南区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31教学楼227办公室
职称: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概况】
孙晓红,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副所长,通讯地址: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31-227,邮编300354。孙晓红在无机先进陶瓷和电化学储能电池材料领域深耕十余年,作为负责人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级项目13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5项,有军委科技委项目、政府揭榜挂帅项目、中核集团项目、中国航天科技一院项目、中广核集团项目、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项目、企业产学研转化项目等。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00余篇,包括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Nano Energy等高水平论文。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36项,获授权13项。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SCI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连续4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为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和天津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者。
【教育背景】
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博士,物理化学专业,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化学与生物化学学院。 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本科,材料化学专业,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学术经历】
2022年6月30日至今:教授,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年1月-2022年6月:英才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年8月2018年8月: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材料学院。 2015年6月-2020年12月:副教授,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年9月-2015年6月:讲师,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授课程】
高等无机合成化学(本科生课程) 无机材料化学(本科生课程) 功能陶瓷与能源材料(硕士生课程) 光电材料与应用(博士生课程)
【教学成果】
承担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2篇,指导学生获得优秀研究生论文奖、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奖、挑战杯天津大学特等奖、大学生大创国家级、市级奖、优秀毕业生奖、国家奖学金等多项,与企业共建天津大学学生实习基地、联合科研实验室等。
【研究方向】
1、高能量和功率密度长循环电池和电极材料 2、轻质高强耐高温抗热震先进结构陶瓷材料
【学术兼职】
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SCI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
【科研项目及成果】
作为负责人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级项目13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5项,有军委科技委项目、政府揭榜挂帅项目、中核集团项目、中国航天科技一院项目、中广核集团项目、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项目、企业产学研转化项目等。
【代表性论著】
1. Constructing the multidirectional electrocatalytic restriction network for high-performance zinc-sulfur batteri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5, 514, 163244.(通讯作者) 2. Reusable multifunctional interlayer for dendrite-free and ultrastable zinc anodes via regulating zinc-ion transport and inhibiting hydrogen evolu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494, 152935.(通讯作者) 3. Simultaneous realization of high sulfur utilization and lithium dendrite-free via dual-effect kinetic regulation strategy towar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3, 81, 260-271.(通讯作者) 4. High-capacity zinc vanadium oxides with long-term cyclability enabled by in-situ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for zinc-ion batteri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 445, 136714. (通讯作者) 5. Covalent Coupling-Stabilized Transition-Metal Sulfid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for Lithium/Sodium-Ion Batteries, ACS Nano, 2021, 15, 4, 6735–6746.(通讯作者) 6. I3–/I– Redox Enhanced Sodium Metal Batteries by Using Graphene Oxide Encapsulated Mesoporous Carbon Sphere Cathod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31, 2101637. (通讯作者) 7. Review on comprehending and enhancing the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anode materials in lithium-ion/sodium-ion batteries, Nano Energy, 2020, 77, 105143. (通讯作者) 8.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tunable few-layered MoS2 chemically bonding with in situ conversion nitrogen-doped carbon for ultrafast reversible sodium and potassium storag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93, 124703. (通讯作者) 9. Nitrogen-rich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 as a high-rate anode material with ultra-stable cyclability and high capacity for capacitive sodium-ion batteries, Nano Energy, 2019, 56, 828-839. (通讯作者) 10. High-rate FeS2/CNT neural network nanostructure composite anodes for stable, high-capacity sodium-ion batteries, Nano Energy, 2018, 46, 117-127.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