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
邮箱:whq@tju.edu.cn
办公地址:天津市津南区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34教学楼
职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概况】
卫海桥,湖北黄石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东北电力学院热能动力工程系学士和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系硕士学位,2004 年获得天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博士学位,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任英国拉夫堡大学航空汽车系访问学者。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131”创新性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光热制氢、甲醇制备、氢发动机、氨氢融合发动机、高温氧化物燃料电池等低/零碳燃料制备及高效利用、内燃机爆震机理与宽工况燃烧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其相关研究成果如发动机宽工况高效稳定燃烧关键技术、轻型汽油动力高强化、高品质关键技术、大梯度余热能回收高效底循环匹配理论及方法、柴油机低噪声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已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1等奖。在Combustion and Flame,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Physics of Fluids, Applied Energy,Fuel,《内燃机工程》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多项。欢迎具备能动、机械、材料、化工等相关学科背景的学生推免或者报考硕士与博士研究生。
【教育背景】
2002年3月 至 2004年7月 天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博士) 2001年9月 至 2005年3月 昆明理工大学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专业(硕士) 1994年9月 至 1998年6月 东北电力学院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学士)
【学术经历】
2023年9月 至 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副校长 教授博导 2023年6月 至 今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教授 2019年10月 至 2023年12月 天津大学科学发展研究院 副院长 2018年1月 至 2019年9月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主任 2017年10月 至2021年10月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2013年6月 至 今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 2010年1月 至 2011年1月 英国拉夫堡大学航空汽车系 访问学者 2006年6月 至 2013年6月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教授 2004年9月 至 2006年7月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
【讲授课程】
1. 测试技术; 2. 现代控制理论。
【教学成果】
主讲《测试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门课程。课程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内容紧密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形成了 “科研反哺教学” 的特色模式。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依托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平台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实践机会,强化了 “做中学” 的教学理念。近年来,组内研究生9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获得天津大学优博基金,6人获得天津大学、天津市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内燃机学会优博论文。此外,多名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与国外顶尖大学开展开展访学交流等形式的学术合作,对科研优秀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奖励。
【研究方向】
1. 零碳/低碳燃料制备: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水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SOEC)、电催化二氧化碳(CO2RR)制燃料(乙醇、甲醇)、氨制氢 2. 零碳/低碳燃料利用:氨/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氢发动机、氨氢融合发动机 3. 内燃机燃烧:汽油机爆震、湍流燃烧、低速船机稳定性燃烧、活塞式航空发动机 课题组科研氛围浓厚,每年招收博士生1-2名,硕士生3-4名,欢迎能动、机械、材料、化工等相关背景的本科生/研究生联系加入。
【学术兼职】
2025--,国际燃烧学会会士 2024--,中国内燃机学会会士 2023--,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 2022--,《实验流体力学》第五届编委 2019--,《燃烧科学与技术》第三届编委 2019--,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8--,《车用发动机》编委 2017--,中国内燃机学会编辑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青年燃烧分会程序委员会执行委员
【科研项目及成果】
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的主要项目有: 1 2023-2027 船舶尾气超低排放控制及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800万 2 2023-2025 氨氢融合零碳多源混动系统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 900万 3 2023-2025 应用于SOFC余热回收的SiGe热电材料制备与热电系统构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 300万 4 2019-2023 内燃机爆震机理与优化控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50万 5 2018-2020 化石燃料新概念无人机动力系统技术 军委装备发展部领域基金预先研究重点项目 200万 6 2017-2021 混合动力发动机开发-子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00万 7 2017-2020 封闭空间内压力突变-湍流燃烧相互作用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 240万 8 2017-2020 甲烷-汽油二元燃料燃烧特性及其在SI发动机稀薄燃烧的应用研究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万 9 2015-2018 基于燃料自燃特性的小型强化SI发动机早燃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5万 10 2012-2015 基于冲击波-火焰相互作用汽油机小型化的爆震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0万 11 2012-2015 汽油机小型化冲击波-火焰相互作用及其爆震机理研究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20万 12 2008-2010 基于热声耦合机理的燃烧室结构优化及燃烧噪声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万 13 2008-2010 TA1发动机的噪声振动控制及整车匹配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75万
【代表性论著】
1. Lei Zhou, Xiaojun Zhang, Kai H. Luo, Haiqiao Wei*. End-gas autoignition and detonation in confined space[J].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2025, 108: 101217. 2. Jiaying Pan, Lei Wang, Ding Yi, Wenkai Liang, Chung K. La, Haiqiao Wei *. Identification of multi-regime detonation development for hydrocarbon fuels[J]. Combustion and Flame, 2023, 255: 112864. 3. Jiaying Pan, Yu He, Lei Wang, Tao Li, Haiqiao Wei*, Gequn Shu. Effects of thermal stratification and turbulent intensity on auto-ignition and combustion mode transition[J]. Combustion and Flame, 2022, 244: 112273. 4. Xiaojun Zhang, Chengwei Yuan, Lei Zhou*, Wanhui Zhao, Zongkuan Liu, Haiqiao Wei*. Effects of initial temperature on ignition and flame propagation of dual-fuel mixture in mixing layer, Combustion and Flame, Volume 225, March 2021, Pages 468-484 5. Jianfu Zhao, Lei Zhou*, Xiaojun Zhang, Kuangdi Li, Haiqiao Wei*.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mbustion modes and transition mechanism in confined combustion chamber, Combust. Flame, Volume 230, 2021 AUG 6. Lei Zhou*, Kuangdi Li, Jianfu Zhao, Xiaojun Zhang, Haiqiao Wei*.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end-gas autoignition and developing detonation in a confined space using gasoline fuel, Combustion and Flame, Volume 222, December 2020, Pages 1-4 7. Jianfu Zhao; Lei Zhou*; Kuangdi Li; Xiaojun Zhang; Jiaying Pan; Rui Chen; Haiqiao Wei*. Effect of diluent gases on end-gas autoignition and combustion modes in a confined space, Combustion and Flame, Volume 222, December 2020, Pages 48-60 8. Mingzhang Pan, Weiwei Qian, Haiqiao Wei*, Dengquan Feng, Jiaying Pan*. Effects on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s of 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over a wide range of internal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rates under lean conditions. Fuel, 2020, 265: 116881 9. Ceyuan Chen, Pinaki Pal*, Muhsin Ameen, Dengquan Feng, Haiqiao Wei*. Large-eddy simulation study on cycle-to-cycle variation of knocking combustion in a spark-ignition engine. Applied Energy, 2020, 261: 114447 10. Lin Chen, Ren Zhang, Jiaying Pan*, Haiqiao Wei*. Effects of partitioned fuel distribution on auto-ignition and knocking under spark assisted compression ignition conditions. Applied Energy, 2020, 260: 114269 11. Lin Chen, Ren Zhang, Jiaying Pan*, Haiqiao Wei*. Optical study on autoignition and knocking characteristics of dual-fuel engine under CI vs SI combustion modes. Fuel, 2020, 266: 117107 12. Jianfu Zhao, Lei Zhou*, Lijia Zhong, Xiaojun Zhang, Jiaying Pan, Rui Chen, Haiqiao Wei*.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end-gas autoignition with detonation development in confined combustion chamber, Combustion and Flame, Volume 210, December 2019, Pages 324-338 13. Haiqiao Wei; Xiaojun Zhang; Hao Zeng; Ralf Deiterding; Jiaying Pan; Lei Zhou*. Mechanism of end-gas autoignition induced by flame-pressure interactions in confined space, Physics of Fluids, 31(7), 076106 (2019) 14. Wei Haiqiao, Zhao Jianfu, Zhang Xiaojun, Pan Jiaying, Hua Jianxiong, ZhouLei*. Turbulent flame-shock interaction inducing end-gas autoignition in a confined space, Combustion and Flame, Volume 204, June 2019, Pages 137-141 15. Dengquan Feng; Khalifa Buresheid; Hua Zhao; Haiqiao Wei*; Ceyuan Chen. Investigation of lubricant induced pre-ignition and knocking combustion in an optical spark ignition engine,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Volume 37, Issue 4, 2019, Pages 4901-4910